2025年度市大数据局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情况
2025年,市大数据局共承担人大建议1条;政协提案4件,主办(含分办)3个,协办1个,已全部办理完毕,代表委员满意率达到100%。
一、具体做法
(一)深化沟通协商,提高精准对接。坚持“办前了解意图、办中沟通协商、办后回访反馈”的全程沟通机制。承办科室在制定办理方案、形成初步意见、起草答复文稿等关键环节,主动与建议提案人沟通联系,充分听取意见建议,在协商中增进理解、凝聚共识、完善方案。根据建议提案板块特点,采取灵活多样的沟通方式。对于专业性强的建议提案,组织专家论证、技术咨询;对于综合性建议提案,邀请建议提案人召开专题协商会深入研讨。
(二)优化办理流程,提高办理质量。依据版块划分,将同类建议提案精准交办至业务关联性最强、专业最对口的科室,避免职责不清、推诿扯皮,确保“专业人办专业事”。对于涉及多个科室但主题高度相关的建议提案,由牵头部门统筹协调,组织相关部门联合调研、集中面商、共同答复,形成工作合力,提高整体办理效能,切实做到提答对应、提办对应。
(三)注重跟踪督导,完成闭环管理。对办理过程进行动态跟踪,特别是对涉及重大决策部署、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板块建议提案,加强督查督办力度。通过实地走访、查阅资料、座谈交流等方式,及时掌握办理进度和实际困难,推动问题解决。办理结束后,适时组织“回头看”,重点检查承诺事项的兑现情况,确保办理成果真正落地生根、惠及于民。
二、建议提案采纳情况
代表委员针对我单位职能提出意见建议5条,已经落实办理5条。建议提案内容主要围绕“智慧城市”、“智慧社区”、“数字经济”、“算力基础设施”“全市政务信息化提升”建设五个方面提出。
(一)智慧城市建设方面。围绕代表提出的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,构建了“健全制度、搭建平台、试点探索、梯次推广、强化治理、培育生态”六步工作法,汇聚数据达到158亿条、开放数据52.1亿条。围绕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方面,深入到社区中,通过图片、视频、宣传手册开展宣传,并遴选一批可承担新型智慧城市科普宣传的单位,发挥宣传阵地作用,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广泛宣传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。围绕建立市民反馈机制方面,开展“问需于民”活动,广泛收集民众对新型智慧城市的期待和需求并及时作出响应,在“爱山东”APP开设反馈投诉模块,畅通群众反应渠道。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方面,我市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支持,2025年我市获得新型智慧城市奖补资金345万元,用于支持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创建。围绕信息安全体系方面,依托政务云网数安全一体化管理平台,开展安全巡检,发现并整改安全漏洞;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练,连续4年举办网络安全大赛,推动政务信息系统完成信创适配改造,提供统一等保测评服务,为全市网络安全运行情况整体平稳提供保障。
(二)智慧社区建设方面。一是积极完善智慧社区建设标准规范,制定了《智慧社区便民服务指南》,明确提出9条服务要素及内容,从智能安防、社区医疗、养老服务、便民购物、政务服务便捷办理等多个维度,对智慧社区建设内容进行细致规范。二是大力推广成功案例,2024年重点打造北门社区智慧社区示范项目,通过组织现场观摩会、线上经验分享会、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,积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北门社区的成功经验,将北门社区的建设模式、技术应用、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全面展示给其他社区。三是推动智慧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,积极组织全市城市社区便民设施进社区活动,搭建起供需对接的高效平台。在此过程中,精心编制并发布《2024年便民设施进社区推荐产品目录》。该目录全面涵盖智慧安防、智慧养老、智慧医疗、便民生活、智能教育、智能休闲健身等多个领域。通过发布此目录,一方面助力智能家居、智慧安防、智慧医疗等上游企业更好地对接社区需求,精准推广产品和服务;另一方面极大地方便下游社区直接与企业对接,便捷采购到契合自身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,有力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。四是全力打造一体化智慧社区平台,整合社区各类数据资源,构建了涵盖人口信息、房屋信息、设施设备信息等内容的社区基础数据库,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,为基层治理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。同时,搭建居民议事协商平台,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参与社区事务讨论,提出意见和建议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。此外,我们还根据居民需求,不断拓展智慧社区服务场景,如引入在线医疗问诊服务,居民可通过平台与医生远程沟通,获取初步诊断和治疗建议;开展智慧养老服务,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、健康监测、生活照料等服务,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(三)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。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,目前全市数据中心达到21家,算力总规模达到1260P,争取算力奖补263万元(全省第2),中国移动鲁南算力网络中心、鲁西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,已全部进入测试试运行阶段。深入推进产业数字转型升级,实施“智改数转网联”工程,近2年推动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2000余个,建成省级晨星工厂368家、省级以上智能工厂126家,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1个、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3家、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4家、省级“工赋百景”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试点项目9个。加强数字人才培养,与市委党校共建“数字济宁教研基地”,连续5年举办全市大数据系统数字专业素养提升培训班,课程涵盖网络强国、数字中国等理论,以及数据要素、数字经济典型案例。与市土发集团、融发公司合作建设“济宁市数实融合创新赋能基地”,构建“产业-教育”协同育人模式,累计入驻9所市内外本专科院校的1300余名学生开展实训,覆盖低空经济、信创实验室、数字孪生等专业方向,形成“人才、技术、产业、行业、生态”五大赋能体系。
(四)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。一是加快新建项目建设进度。推动鲁南算力网络中心建设,目前完成土建、机电工程、网络工程、消防工程建设,与省级骨干网联通,带宽1200G,上架设备190台,已于8月组织完成竣工验收,目前进入试运行。二是推进存量数据中心提质增效。引导数据中心节能改造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提升绿色低碳水平,指导各数据中心争创省级新型数据中心,目前我市已建成数据中心22个,争取12家数据中心入选3A以上省级新型数据中心,累计争取奖补资金665万元。三是加强智能算力推广应用。积极推动各数据中心拓宽业务,达成算力交易2600余万元,争取2025年省级算力券奖补资金263万元(供需双方合计)。
(五)全市政务信息化提升方面。一是济宁市印发《济宁市公共数据共享工作细则》《济宁市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》,明确数据以共享开放为原则,不共享开放为例外。依托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,汇聚全市53个部门、14个县市区、68家公共服务企业的158亿条数据,积极响应各部门数据共享应用需求,提供数据共享服务59.17亿次;推动政务数据应开尽开,发布开放目录5830个,开放数据47亿条,在2024年中国开放数林指数评估中,济宁市城市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六;强化协同业务联动办理,聚焦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,优化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服务专区,实现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、申请公租房一件事等49余个“一件事”集成服务,助力“一件事”服务提质增效。二是打造惠民补贴待遇资格认证平台,汇聚人社、医保、民政等10个部门26种轨迹数据,通过大数据技术,构建智能生存认证分析模型,识别参保人当前健康及生存状况,进行无感静默认证,目前全市已对涉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、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、高龄老人补贴等34类事项,414万惠民补贴人员进行认证分析,实现了297万人的无感静默认证,静默认证率达到了71%。建设惠民补贴直通车平台,调用国家部委的残疾人、低保、留守儿童、户籍注销、医学死亡证明等数据,主动向基层推送补贴人群状况,通过数据分析避免基层“撒网式”低效走访。依托惠民直通车平台,建立惠民补贴政策库,根据政策发放标准识别补贴适用人员,并将信息推送至相关部门,由工作人员进行核对发放补贴,通过数据比对、政策找人,大幅减少了基层工作人员工作量。
三、召开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情况
为切实提高重点提案办理质量和实效,8月6日,赴民进济宁市委员会,就“万博登录官网|360足球直播|主页推进城市精细管理 加快构建“智慧社区”的建议”进行座谈,并围绕“智慧社区”建设思路及下步工作措施开展深入交流讨论。民进济宁市委会秘书长张学鹏、民进济宁市委会办公室主任孔令唯、市大数据局提案承办科室负责人及相关同事参加会议。本次座谈会通过双方面对面交流,委员对现场提出的解决方案表示满意,有效增进了理解共识,推动提案办理从“答复型”向“落实型”转变,确保委员建言落地见效。
 打印
打印
			 关闭
关闭